本院教研人員最近獲得兩項新的研究撥款,總額超過167萬港元。另外,本院共有六項分別獲優配研究金及傑出青年學者計劃資助的項目(總額約630萬港元)已於今年1月展開。
助中風人士掌握命運 實踐康復自主
盧海珊副教授研究團隊致力於提升本地中風患者的自我管理及自我效能。除了透過「喜令護手」為中風人士提供個人化的手部護理服務外,團隊亦積極與不同社區夥伴及持份者合作,舉辦不同外展與知識轉移活動。去年12月,團隊與一班在職年齡的中風人士合作,利用改造物料製作聖誕裝飾,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會展)展出,推廣環保之餘,亦肯定了參與者中風後的在家創業與自僱能力。團隊亦於今年初分別舉辦了「中風復康之旅」主題講座及「以歌會友」線上音樂會,反應熱烈。展望未來,團隊將陸續推出更多相關培訓及服務,致力促進本地中風人士的康復進程。
過去兩個月,Cochrane Hong Kong發布了 15 篇 Cochrane 綜述摘要和簡語概要的簡體中文譯本。這些譯本現可在Cochrane Hong Kong、Cochrane China Network和Cochrane Library的網站上查閱。此外,本中心還在X @CochraneNursing 上發布了 53 篇帖文,以推展Cochrane實證、分享新聞動態,並綜合來自世界衛生組織和《美國醫學會雜誌》等不同來源的資訊,讓受眾掌握最新的研究成果。
Cochrane早前宣布了其科學策略2025-2030,將聚焦於四大研究重點:孕婦、新生嬰兒與兒童健康;多重慢性病;傳染病與全球大流行;以及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這份新的科學策略勾勒了 Cochrane致力於提供可靠、高質素證據的願景,以助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力求在 2030 年前構建一個更具可持續性、更公平和更健康的未來。
本中心目前正鑽研如何結合傳統基因重組技術與CRISPR/Cas基因編輯技術,以推動護理教育、醫療科學及基因編輯治療的發展。我們特別著重用於診斷的生物分子,以開發由護士主導的即時基因檢測工具、為患者提供遺傳病教育干預及諮詢服務。我們最近發表於《Microchemical Journal》的論文展示了CRISPR/Cas基因編輯系統的創新應用,推進了高靈敏度的快速檢測與診斷技術發展(如SHERLOCK和DETECTR系统)。此外,論文還探討了將CRISPR/Cas與側流測試結合,以提升臨床應用中的診斷功能。
另一項進行中的研究項目,招募了患有自閉症譜系障礙的兒童為受試者,旨在探索已知基因靶點以外的新型基因變異。透過提取DNA 樣本,並輔以凝膠電泳、聚合酶鏈鎖反應(PCR)及光學圖譜等DNA分析技術,我們已初步識別出兩個新的基因靶點。目前,我們正在驗證最新觀察所得的結構突變,並將進一步修改論文,以更準確地反映我們的研究結果。
為了提升我們在遺傳學護理教育的全球領導地位,我們為本科生與研究生提供選修 NURS2122 和 NURS7021 兩科的機會,探討如 PER3 基因多態性及鐮狀細胞性貧血等遺傳變異現象。學生亦會接觸到先進的基因測序技術,包括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下一代及單分子即時測序。這些臨床體驗可讓學生掌握識別遺傳風險的基本技能,從而度身訂造用藥及干預方案,有助提升基因治療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