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 Nursing 360
學院焦點動態
第 21 期
2022 年 4 月
   
EN
研究撥款及獎項

研究撥款及捐款

在過去兩個月,本院獲得四項新的研究撥款及一項私人捐款,總額超過270萬港元

撥款來源主要研究員項目名稱
知識轉移項目基金
(由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資助)
陳葉詠嫻教授推廣為香港南亞少數族裔提供紓緩護理及預設醫療指示服務
知識轉移項目基金蘇幗慧教授培訓公共衛生工作者向香港少數族裔推廣子宮頸癌篩查
知識轉移項目基金陳裕麗副教授「預設照顧計劃」:醫護及社福界之培訓
2021年國際護理榮譽
學會小額資助計劃
林錦祺研究助理教授在線心理教育計劃對改善病理性分離患者應對和症狀管理的有效性:一項試點隨機候補名單對照試驗
私人捐款周嘉明副教授支援受精神困擾的母親的主動保護兒童計劃:一項試點成果評估項目

獎項及榮譽

研究中心

COCHRANE HONG KONG

過去兩個月,Cochrane Hong Kong 發表了十八篇Cochrane系統綜述摘要和簡語概要的簡體中文翻譯,皆已上載至Cochrane LibraryCochrane China Network 網站。另與Cochrane Taiwan合作發表了五篇Cochrane系統綜述簡語概要的繁體中文翻譯,現可在Cochrane Hong KongCochrane 網站查閱;其中一篇譯文摘要更在《信報》刊登,介紹及推廣應用最佳實證,以推行有效校園抗疫措施,助本港降低COVID-19 病毒的傳播。

亞太遺傳學護理中心

亞太遺傳學護理中心完成兩項研究並已撰寫有關論文,包括一篇系統綜述,探討肺塵病的遺傳易感性;另一篇是簡報型論文,探討透過蛋白之間的相互作用網絡分析心臟衰竭的遺傳基因標記。這兩篇稿件目前已進入同儕審閱程序。

而與香港理工大學(理大)合作就預測阿爾茨海默病腦齡模型進行的研究,目前進展順利。團隊已從多個大型公共資料庫,如阿爾茨海默病神經成像協作組織、人類連接組計劃等資料庫,下載相關數據,現時正在構建不同腦齡的模型(基於全球、區域及網絡數據)。

包玉剛基金會慢性病優質護理發展中心

在2021/22年度包玉剛基金會獎學金的資助下,本院護理學士、護理碩士、護理科學碩士(註冊前)及護理哲學碩士博士課程共十名學生,在2022年2月9日至3月9日參與一個探討「數碼醫療」的網上國際專業課程。該為期四周的課程由哈佛商學院開辦,並由哈佛醫學院的教師授課。

讓我們來聽聽一些同學完成課程後的分享吧!

Q1: 此課程令你對 「數碼醫療」這課題有甚麼新的見解和展望? Q2: 作為新一代護士,你如何評價這些新科技?
未來的數碼醫療將不再局限於醫院及診所,而是會擴展到社區,甚至到我們的家中。隨著遙距診症服務的應用,病人可隨時隨地得到適切的醫療服務。實體和電子融合的服務將是未來醫療的大趨勢。因此,數據的互通和共享對於提供系統化醫療服務至為關鍵。 越來越多的數碼醫療科技方案,包括人工智能,都具有難以想像的預測分析功能,但這並不代表它們適合於所有用家(即病人及醫護人員)。這課程令我明白如果健康科技產品不能很好地融入日常醫護工作中,就無法得到充分利用;亦令我意識到,當中可能涉及的個人隱私問題。


Q3: 除了增進醫療科技知識外,課程能否啟發新的思考角度? Q4: 你如何在自己的工作或研究範疇實踐是次課程所學?
我學會從商業角度看待數碼醫療方案。有趣的是,隨著不同營業模式在醫療領域湧現,開發者需要致力改善醫療服務質素,以提升買家和用家的經驗。美國和香港兩地的醫療服務模式,皆是從按服務收費的模式轉為以價值為本的模式,正好反映這情況。 這課程令我大開眼界、收穫良多,並啟發我就預防性護理制定數碼醫療干預措施(例如開發心理教育應用程式)。我目前的研究旨在改善香港認知障礙症患者家庭照顧者的社會心理健康,這課程不但對我的研究大有裨益,更幫助我裝備好自己,日後成為懂得利用數碼技術改善病人健康的專業護士。
焦點活動

老年學Buddy Scheme暨課程十周年慶祝會

2022年3月5日,老年學理學學士課程校友和師生透過Zoom聚首一堂,慶祝課程踏入十周年,校友們更以buddies 的身份與一年級新生分享他們的實習經驗。

網上學生交流會

本院在2022年3月10日與薩福克大學(英國)合辦一場網上學生交流會,讓我們的老年學本科生和該校的護理學本科生分享港英兩地的安老服務,並透過小組討論交流經驗心得,擴闊國際視野!

學生大使就職典禮

本院2022年度學生大使就職典禮在3月19日以Zoom形式舉行,共有九位新任和二十九位現任學生大使參加。典禮前舉辦的兩小時培訓工作坊,不但讓學生大使們獲益良多,更激勵他們繼續致力推廣學院及護理專業。

國際健康科學研究會議

2022年3月31日,本院周嘉明副教授、鄭可瑜助理教授、莊婉瑜助理教授及黃祖莉助理教授獲邀為國際健康科學研討會議(以Zoom形式舉行)擔任嘉賓講者,分享如何應用科技於護理教學和實踐,以及護理人員在新冠疫情下如何保持強韌心理。
@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那打素護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