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長的話
重要事項
研究撥款及獎項
研究中心
學術交流
傳媒專訪
 
第 41 期
2025 年 8 月
CU NURSING 360
學院焦點動態
 
  EN | |
 
 
研究撥款及獎項
研究撥款
 

本院教研人員獲得10項新的研究撥款,總額大約4,200萬港元

撥款來源首席研究員* /
共同研究員
項目名稱
優配研究金錢惠堂教授*
莊婉瑜助理教授
評估「朋輩輔導、接納為本自學疾病管理計劃」(PASIM) 對近期發病思覺失調成年患者的成效:一項隨機對照試驗
優配研究金鄭可瑜副教授*
蔡繼洲博士    
透過身份認同與時間導向方法減少中風久坐行為(STRIVE計劃):一項隨機對照試驗
優配研究金黃祖莉副教授*
蔡繼洲博士
懷舊干預措施對減輕社區長者孤獨感的成效:集群隨機化等待名單對照試驗
優配研究金蕭倩雅研究助理教授*「獨處於孤獨之中」:探索社區獨居長者孤獨感的整合研究
策略專題研究資助金黃祖莉副教授*在基層醫療及護士診所中應用人工智能輔助上下尿路評估
中大策略種子基金合作研究計劃莊婉瑜助理教授*
錢惠堂教授  
構建人工智能賦能的接納與承諾療法(ACT)生態系統:培訓專業人員及支援特殊需要兒童的家長照顧者
中大策略種子基金合作研究計劃黃祖莉副教授結合人工智能資訊學、實際用藥數據及患者報告結果的框架,以評估中西藥交互作用的臨床意義
那打素護理實務研究中心 —  改進循證實踐合作研究項目基金鄭可瑜副教授*
 
為重性精神病患者而設,結合虛擬實境與人工智能的憤怒管理介入方案:一項先導隨機對照試驗
那打素護理實務研究中心 —  改進循證實踐合作研究項目基金蕭倩雅研究助理教授*
陳裕麗教授
楊智恩博士
蔡繼洲博士
遠程醫療支援出院計劃對體弱長者健康狀況之影響:一項先導隨機對照試驗
平等機會委員會 –「平等機會研究項目資助計劃」Dr. Tika RANA*
陳傲霜副教授*
探討香港南亞少數族裔長者使用大腸直腸癌篩檢服務的經驗與看法
 
聚焦科研項目
 
中銀人壽第十屆黃金時代展覽暨高峰會 @會展 (31.7-2.8. 2025)
中大研究及知識轉移服務處專訪

巧手護航:
邁向豐盛晚晴路

盧海珊副教授及其團隊透過本港⾸間專為中⾵人士提供個⼈化手部復健服務及自我管理技巧訓練的社企—喜令護手,積極推動社區復康服務。此社企獨特之處在於培訓一班金齡女士成為手部護理員,不僅創造具意義的就業機會,同時促進社會共融與健康樂齡。團隊近日參與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會展)舉行的「中銀人壽第十屆黃金時代展覽暨高峰會」,透過互動展位拓展合作網絡,並向公眾介紹其中風手部復康服務,提升他們對相關議題的關注。團隊早前亦接受了中大研究及知識轉移服務處的專訪,快按此觀看(只有粵語版本),細聽團隊成員和服務使用者的真摯分享。

 
獎項及榮譽
 
  1. 錢惠堂教授正式晉身Sigma Nursing 2025年國際護理研究名人堂,以表彰他在護理研究領域的卓越成就及對業界的重要貢獻。他多年來的教研工作極具影響力,廣受國際護理界別的高度評價,獲此殊榮可謂實至名歸。
  2. 楊詠恩博士獲頒英國高等教育學院院士資格(FHEA),以肯定她在護理高等教育領域的卓越表現及專業精神。該資格根據英國專業標準架構 (UK Professional Standards Framework) 進行評核,具高度國際認受性。
  3. 陳傲霜副教授憑藉其對弱勢群體癌症預防及早期檢測的卓越研究,榮獲國際行為醫學學會 (ISBM) 傑出新進研究員獎。
  4. 趙雯倩博士獲選為情境行為科學協會 (ACBS) 2025年青年研究學者師友計劃的學員之一。她其後憑藉一項針對乳癌患者的接納與承諾治療 (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 干預方案的論文摘要,榮獲ACBS青年研究學者論文獎。
 
研究中心
COCHRANE HONG KONG
 

第二屆 Cochrane Hong Kong研討會是第八屆泛太平洋護理會議的核心環節,將於 2026 年 3 月 26 日舉行。是次研討會邀得三位重量級講者蒞臨分享:Cochrane 代理行政總裁Dr. Karla SOARES-WEISER將擔任主題演講嘉賓;蘭州大學健康數據科學研究院執行院長陳耀龍教授,以及重慶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劉琴教授,將擔任專題演講嘉賓。他們將圍繞如何有效地將證據轉化為具臨床影響力的實踐,分享跨學科、跨國合作的創新見解,並探討循證醫學的新興領域。

 
 

Cochrane Patient and Public Network是一個全球社群,匯聚來自100多個國家的2500多名成員,包括病者、照顧者及醫療服務使用者。讓病者與公眾共同參與研究,能確保醫學實證切合需求、易於理解,及對循證健康決策產生重要影響。這種參與意指研究是「與」公眾合作或「由」公眾引領,而非單方面「針對」或「關於」公眾的研究。Cochrane Hong Kong大使一直支持這項使命。

您是否有興趣將您的經驗貢獻於醫療護理研究?歡迎加入這個<網絡>,一同探索各種參與並創造改變的機會!

 
 

自 2025 年 6 月中旬以來,Cochrane Hong Kong已發布了7篇Cochrane 綜述摘要和簡語概要的簡體中文譯本,以及5篇簡語概要的繁體中文譯本,可在 Cochrane Hong KongCochrane China NetworkCochrane Library的網站上查閱。這些譯本涵蓋多個健康議題的研究,主要包括兒童肥胖的精準營養管理、改善兒童弱視與成人青光眼治療依從性的干預措施、焦慮症檢測、以及睡眠窒息症診斷等。

 
亞太遺傳學護理中心
 

本中心題為「護理遺傳/基因組學素養量表研製與心理測量學評估」的研究項目,將分三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的目標是建立一個量表題項庫。團隊將透過文獻回顧以識別相關的文章和指南,並且透過描述性質性研究來收集相關持份者對護理遺傳/基因組素養的見解來建立。第二階段,初步篩選出的題項將由專家審核及進行先導測試,以評估內容的適切性。最後,第三階段將進行橫斷面研究,全面評估此量表的心理測量特性,以確保其信度及效度。

 
 

為提升研究生對遺傳學的認知,本院今年9月起將為現屆護理哲學博士生開辦一個實用技術培訓班。培訓內容將涵蓋分子遺傳學檢測的核心操作技巧,包括微量移液器的應用、聚合酶鏈式反應(PCR)配置、凝膠電泳及實驗結果分析。每位同學將獲安排接受為期約一星期的集中實務培訓。同學可透過親身體驗PCR實驗流程,掌握識別遺傳基因變異與突變的技巧,從而提升對特定遺傳疾病診斷的判斷能力及專業素養。

 
 

於6月25日,車錫英教授、韋妙宜教授及陳慧鈴博士,為本院護理碩士課程的指定研究院修課課程獎學金得主舉辦了一場工作坊,重點探討遺傳/基因組學在循證醫療護理及研究中日益增加的重要性。工作坊內容涵蓋了遺傳科學於國際上的最新發展、在現代醫療護理中的臨床實踐,以及護士在此領域—尤其是香港醫療環境下—不斷演變的角色。同學們隨後參觀了裘槎人類基因實驗室,親身了解最先進的基因分析設備,以及與護理相關的遺傳/基因組學知識與技術。活動最後以參加者之間的深入交流圓滿結束,討論成果豐碩。

 
學術交流
 
傳媒專訪
 


一起見證本院研究團隊如何為社會帶來實質改變 — 齊來觀看近期專訪片段,了解他們如何透過度身訂造的服務,賦能目標用戶,發揮深遠影響!

 
 


 
 
7月
20日
NOW新聞《經緯線》專訪

由莊婉瑜助理教授及其團隊研發的Pai.ACT™情緒支援應用程式,創新結合人工智能 (AI) 及接納與承諾療法 (ACT),用於偵測用戶心理僵化症狀,識別高風險個案,並轉介他們接受個人化ACT輔導服務。

立即觀看影片 (只有粵語版本),了解這項AI x ACT創新發明如何提升精神健康服務的精準度與普及性。

 
 


 
 
8月
11日
香港電台《凝聚香港》專訪

由盧海珊副教授及其團隊首創的喜令護手,是本港只此一家、專為中風人士提供上門個人化手部護理服務及自我管理技巧訓練的社企。團隊透過「風中愛手護」服務項目培訓金齡女士成為手部護理員,鼓勵她們開展事業,積極重投並回饋社會。

立即觀看影片(9:53)(只有粤語版本),了解他們的創新服務如何協助中風後手部痙攣人士重拾信心,提升自我效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