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那打素護理學院接納與承諾治療(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 ACT)研究團隊於2023年底推出Pai.ACT流動應用程式,為特殊教育需要(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SEN)學童家長提供情緒支援服務。該平台結合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技術與ACT輔導框架,建立專屬支援系統。
自推出以來,平台已成功服務超過1100位SEN學童家長,展現了數位化心理健康服務的成效與發展潛力。
Pai.ACT平台以智能對話系統(Chatbot)為核心,依據ACT理論框架分析使用者文本輸入,評估其情緒狀態與心理需求。平台採用分層支援模式:對情緒狀態較穩定者,系統推薦ACT自助學習資源,包括正念覺察練習、情緒接納技巧及價值觀探索工具,以提升心理彈性;當識別需要深入支援的個案時,則轉介至專業輔導團隊進行一對一網上ACT輔導。同時,系統根據ACT框架生成分析報告,詳細說明家長現況及心理需求,讓輔導員能在與家長會面前做好充分準備,以制定更有針對性的輔導計劃,提升輔導效率。此分層支援模式確保資源集中投放至最需要協助的家庭,同時讓情緒較穩定的家長透過自助工具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在香港,照顧SEN子女的家長普遍面對持續性壓力,包括情緒波動、前景不確定感及角色定位困惑等。然而,現有心理健康服務資源有限,特別是針對家長情緒健康的支援服務覆蓋率不足,而具備ACT專業訓練的輔導人員更供不應求。Pai.ACT平台正因應此服務缺口而開發,透過AI技術提升心理健康服務的可及性與效能。
AI輔助而非替代
「AI是否會取代專業輔導員?」在推行Pai.ACT平台過程中,這個問題經常受到關注。研究團隊強調,AI在平台中扮演輔助角色,透過3個核心功能提升服務效能。
照顧SEN子女的家長普遍面對持續性壓力,然而,現有心理健康服務資源有限,對家長情緒健康支援服務覆蓋率不足,Pai.ACT平台因應此服務缺口而開發。
1.智能分析標記:系統能即時分析家長的文字表達,識別關鍵情緒特徵。例如,當家長表示「有時望住個仔女,我真係唔知自己做阿媽嘅意義係咩」,AI會自動把此類表述與ACT框架中的「價值觀迷失」進行匹配,並在分析報告中標示這些特徵。
2.精準資源配對:基於分析結果,系統為家長推薦適切的自助學習資源,如價值觀探索練習等,協助他們在接受專業輔導前,先進行初步的情緒調節。
3.輔助專業評估:AI生成分析報告能助輔導員快速掌握個案狀況,提升準備效率,讓專業人員更專注於建立治療關係和進行深度輔導工作。
這種創新的人機協作模式,既提升了服務效能,又保留專業輔導中不可或缺的人際互動空間。實踐證明,AI技術有效協助專業人員提供更優質服務,為家長情緒支援開創新途徑。
研究團隊選擇開發領域專屬AI系統,而非採用通用型大型語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主要基於三項考量:首先確保專業性,通用型AI的數據來源過於廣泛,可能產生不符合心理健康理論建議;其次提升文化敏感度,使系統能理解香港特有的面子文化與家庭責任等元素;第三降低倫理與安全風險,避免系統在高風險情景中產生不當回應。相較之下,Pai.ACT基於ACT專業理論與逾19000筆專家標記數據進行訓練,能提供更精準且在地化的分析建議。
發展策略核心方向
展望未來,Pai.ACT平台的發展策略將着重於3個核心方向:首先在技術層面,持續優化自然語言處理技術,提升情緒識別的準確度與回應的適切性,特別着重改進AI模型的語意理解能力,強化系統對複雜情緒表達的辨識與分析能力;其次在服務整合方面,平台將逐步擴大服務覆蓋範圍,並加強與醫療衞生及社會福利系統的跨專業協作,透過建立完善的轉介網絡與資源共享機制,構建更全面的支援服務生態系統。最具突破性的發展為專業培訓創新,研究團隊現正開發新一代AI輔助培訓系統(ACT×AI Training Platform),運用Pai.ACT後端分析模型,建立標準化ACT專業培訓平台,促進ACT培訓的規範化發展,提升專業人員的服務能力。這3個發展方向的推進,不僅將為香港心理健康服務數位轉型提供重要基礎,更為專業培訓模式的創新開創嶄新途徑。
AI價值在於輔助專業人員提供更優質服務,而非取代人際互動中的專業判斷。未來發展關鍵在於持續優化AI輔助功能,同時維持專業服務品質,為家庭與社會帶來正面影響。隨着科技進步,AI在心理健康領域的應用將更趨普及,而跨專業合作、資訊安全維護與文化融入等議題,都將是未來發展過程中需要持續關注的重要面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