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是香港常見的癌症,由腫瘤引起的病徵及相關治療的副作用為患者帶來困擾和擔憂,較常出現的病徵包括咳嗽、疼痛、氣促及疲倦。咳嗽是因氣管分泌物刺激患者喉嚨,嚴重時會痰中帶血絲,而且感到咳嗽難以控制。腫瘤生長,壓住或侵入鄰近的組織和神經線使患者感到痛楚。化療和放射治療會減低製造紅血球的數量,令患者感覺疲倦和氣促,但一般完成治療後6至12個月,體力便會回復正常。情緒低落和精神緊張亦會令疲勞和痛楚增加,這些徵狀限制了患者的日常活動及影響睡眠,導致日間精神不足,感到無法完成生活瑣事。
善用應用程式
患者除了可服藥來紓緩徵狀,亦可於日常生活中運用一些簡單的方法減輕病徵。空氣加濕器能有效地在乾燥的環境控制咳嗽,因溫暖和潮濕的空氣能減低分泌物的黏性,有助減輕咳嗽情況。此外,舒服的姿勢和漸進式肌肉放鬆練習能減輕痛楚。一些舒適的姿勢有助利用胸部肌肉呼吸和擴張橫膈膜,例如坐下時身體向前傾,放鬆肩膊及胸部,雙腳微張開,雙膝分開同肩膊一樣闊,手肘和下臂輕放在大腿上。利用手提風扇亦可減輕呼吸困難的情況。手持風扇,讓扇跟面部距離半呎,讓涼風吹向面部。很多患者擔心身體郁動會增加疲勞,其實某些包含輕微動作、呼吸和平衡訓練的運動可改善疲倦情況,例如瑜伽、氣功、普拉提和太極。
現時有一些應用程式能為肺癌患者評估和測量徵狀,根據個別情況編製出個人的紓緩護理方案。患者亦可透過程式聯絡護士提出疑問及尋求支援。治療肺癌並不單靠醫護人員,患者亦擔當重要的角色。日常生活中運用合適的方法有助緩解不適,改善生活質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