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疼痛指身上持續或間歇出現至少3個月的痛楚。
研究指出近20年來,香港成年人的慢性疼痛患病率從10.8%上升至接近30%。這種疼痛不但無法單靠止痛藥來緩解,還會影響身體功能及日常生活。
有慢性痛症的人士,很多時為了避免再次受傷而選擇減少活動,這反而會令受傷部位的肌肉難以放鬆或變弱,降低關節活動能力,使痛楚加劇。長期的不適感更影響食慾和睡眠質素,讓人更加疲倦,甚至進一步降低活動量,造成惡性循環。資料顯示,有慢性痛症人士經常受恐懼的負面情緒困擾,比一般人患上焦慮症和抑鬱症的風險高出5倍。
運動是治療慢性疼痛最有效的非藥物療法。研究指出合適的運動,不僅可減少疼痛強度,更有助回復身體功能和提升生活質素。
運動亦能夠促進安多酚等化學物質釋放,有效降低慢性疼痛及抑鬱症的症狀。
有慢性痛症人士在運動初期,有機會感到肌肉疲勞和關節僵硬,所以建議從少量運動開始,配合適當休息。通過逐步增加運動強度,讓身體有更多時間慢慢適應。運動期間和結束後,痛楚或會輕微增加,此乃正常現象,因為肌肉正在適應增加的運動量;在這種情況下,應記得有適當休息,並留意疼痛有否持續加劇,需要時可以調整運動強度等。
面對慢性疼痛,每天按照目標進行運動是關鍵的。特別在痛楚加劇的日子,患者需要有堅定的意志和信心,堅持進行適量運動。患者也可以與親友參與一些集體運動,一同享受其樂趣之餘,亦可增加社交互動,成為彼此的運動伴侶,為克服痛症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