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最具有全球衞生專業公信力的Cochrane實證圖書館發表了由德國Krishnaratne教授團隊進行的一項有關校園內防抗COVID-19大流行的文獻回顧。在這篇綜合了最新證據的文獻中,共納入38項科學研究,對4個類別的校園內防抗COVID-19大流行的措施進行了比較,這些工作基本都是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和地區進行,其中有5項是在現實生活場景中的研究,而其他各項都是通過電腦生成的模擬數據而進行的建模研究,並未在真實世界中發生。
4類防抗COVID-19大流行措施的目的,要麼是為了重新開放校園,要麼是為了保持校園開放,亦或兩種目的兼而有之。
第一類是減少接觸機會的措施,具體做法是減少每個班級的人數或在校學生人數,包括使用專門的日程表讓學生們在不同的日期或不同的周次來學校學習或參加活動。第二類是使接觸更安全的措施,具體做法包括:戴口罩、開窗或是用空氣淨化器來改善通風、清潔環境、保持手衞生以及調整體育或音樂活動安排等。第三類是監測和應對措施,主要就是進行症狀篩查、檢測生病或可能生病的學生、老師以及其他學校員工,將生病的人單獨進行隔離,將可能生病的人進行檢疫隔離。第四類則是多元綜合措施,也就是將上述3類措施組合實施。
雖然相關研究的方法各不相同,研究品質也參差不齊,但截至2021年12月的證據一致表明,採取廣泛措施以重新開放學校或保持學校開放,不僅可以降低COVID-19 病毒的傳播,還可以減少因COVID-19而需要去醫院的人數。
這些措施對其他方面的影響仍然知之甚少,例如在教育、資源以及身心健康方面的影響,但關閉學校對學生學習和健康生活方式方面的不良影響已有共識,這就亟待學校與醫療衞生及科研人員加強合作,以開展更多優質的研究,促進校園安全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