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性创伤后压力症候群(C-PTSD)是一种心理健康问题,通常由长期、重复的创伤事件引起。这些事件往往涉及人际间的背叛和虐待,例如儿童时期的虐待、家庭暴力或长期精神虐待。
与一般创伤后压力症候群(PTSD)不同,C-PTSD不仅包括PTSD的症状,如重新体验创伤、回避与创伤有关的事物和持续高度警觉,还包括3个自我组织障碍的症状群组:情绪失调、负面自我概念和人际关系困难。
在笔者一项长期研究中,我们发现在香港有超过80%研究参与者,在出现C-PTSD症状6个月后仍然符合C-PTSD的诊断标准。这表明C-PTSD症状具有很强持续性。
研究还指出,经历过创伤的人常常会使用较多心理健康服务,如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C-PTSD的心理因素包括自我批判、自我怜悯、反刍性思考和经验回避。在这些因素中,经验回避被认为是最显著的预测因子,这意味着避免面对创伤相关的记忆和情感,可能会加重和延长C-PTSD的症状。
针对C-PTSD的干预措施应侧重于减少经验回避,帮助患者逐步面对和处理创伤经历。
接纳与承诺疗法(ACT)和正念疗法已被证明在这方面有效。希望通过更多研究和社会资源的投入,能够为C-PTSD患者提供更好支持和治疗,减少其个人和社会的负面影响。
复杂性创伤后压力症候群是值得社会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需要更多预防措施和早期干预策略来应对这一挑战。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能够建立一个更具包容性和支持性的社会环境,帮助那些受创伤困扰的人们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