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有云:「钱并非万能,但无钱万万不能。」金钱不仅是累积财富的工具,更是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重要资源。为了应付衣食住行的支出,许多人努力工作,疲于奔命;也有些人因为各种原因无法赚取足够收入,为生计挣扎求存。
虽然香港经济在新冠疫情后已稳步复苏,但仍有五分之一人口活在贫穷线下,低收入人口呈现增长趋势。
世界各国同样面对贫富悬殊的问题,联合国因此将「消灭贫穷」及「减少不平等」列为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其中两项。
慢性病与不平等
近年来,贫穷引发的社会问题屡见不鲜。例如,劏房户因无力负担冷气费而过热中暑,基层市民被迫选择便宜但营养不均衡的快餐等。这些例子显示,金钱不仅影响居住环境和生活习惯,还可能引发健康问题。这些外在因素造成的健康状况差距,被称为「健康不平等」(health inequity)。香港整体上属高收入地区,然而贫富悬殊日益加剧,除了要处理此问题背后的社会矛盾外,减轻其引致的健康影响亦刻不容缓。
国际大型研究发现,贫穷人口中精神疾病的发病率较高,也较易患上与不良生活习惯相关的慢性病,包括心脏病、肝病、肾病和中风。我们团队早前进行的一项文献回顾指出,患有慢性病的群体中,相对贫穷的患者症状较多。面对慢性病患者不断增加,即使现今治疗有效推迟病情,不过如何减轻贫穷对健康的作用,已逐渐成为疾病管理中的重要一环。
以本港肾病患者为例,约六成家庭每月收入低于入息中位数。在团队进行的连串访问中,有患者表示肾病大大左右其工作能力,加上持续不断的洗肾支出,不少受访者表明对未来生活感到担忧。面对如此庞大的财务压力,他们不得不放弃社交或消遣活动,甚至节衣缩食,以购买治疗所需的消耗品,这更影响了与他们一同生活的家人。社会不能仅仅为这些正经历健康不平等的人提供经济援助,也需要探讨如何帮助他们减轻贫穷带来的身心影响。
应对财务挑战
当财务情况变得紧张,慢性病患本身都有能力正面应对。财务压力不仅关乎财富多少,亦取决于自己与金钱的关系健康与否。妥善理财,达致财政健康,才能减轻贫穷对身心的压力。如你正受财务与健康问题困扰,不妨参考以下几项建议:
一、正视财务压力:当你看见户口「清零」、收到各式账单时,金钱确实是一个很大的压力来源,甚至让人想逃避。这种反应不难理解,或许因着恐惧悲观的心态,抗拒面对而抱见步行步的想法。长痛不如短痛,只有逐步接受和直面眼前的财务压力,才能找到有效的应对方法。同时,面对财务压力也不要忽视自己的身心健康,应积极配合现有治疗。
二、提升理财技巧:面临疾病与财务的挑战,更应积谷防饥。一些看似简单的理财技巧,可以有效帮助我们掌握财务状况,及早规划。例如,记账可以让人了解多花了哪些钱,从而缩减不必要开支;建立储蓄习惯,预备应急基金来应付突如其来的医疗开支。
三、寻求相应支持:了解医疗开支及相关的财政支持,对长期病患者非常重要。你与医护人员讨论病情时,应明白治疗可能衍生的各项支出,以便作出长远财务安排。政府和不少志愿机构都提供各种财政支持,如需相关信息,可主动与医务社工联络。如正受到跟财务相关的困扰,可以联络一些具财务辅导经验的专业人士,与他们分享你的压力与挑战。特别上述第一、二项的提议,不习惯或不懂得理财的你,不知从哪里着手?有专业人士与你一起分析,问题便能迎刃而解。
贫穷与健康不平等的问题相当复杂,需要社会考虑不同因素,采取多管齐下的策略应对。
然而,改善健康不平等亦可以从个人层面着手。适时处理财务压力,减轻贫穷带来的身心负担,方可与慢性病长期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