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是全球人均寿命最高地区之一。未来25年内,长者比例高达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医学与科技进步,以及生活环境安稳,使长寿成为常态。然而,数字背后,更值得我们探讨的是:长寿者能否同时拥有健康及快乐?什么才是「成功老龄化」?
传统观念视长寿为福气,但活得长久并不代表活得好。成功老龄化不仅在于延年益寿,更涉及身心健康、认知灵活性、情绪稳定与生活质素等多个层面。研究显示,要实现「乐活耆年」,除维持稳定身体机能、社交与经济状况外,找到生命意义与满足感亦至关重要。我的公公及爷爷就是最佳例证,他们分别年届及将近百岁,却精神饱满,相信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他们知足常乐的积极心态。正如心理学家Erikson提出,若长者能在回顾人生时感到心满意足,便能达致「自我统整」,安享晚年。反之,则可能感到遗憾及悲伤。
环境因素亦是健康老龄化关键。世界卫生组织提倡「长者友善城市」概念,强调小区配套应更切合长者需要。而香港的「原居安老」模式,正好让长者在其熟悉小区中保持活跃及独立。健康老龄化不仅关乎长者,更是全社会责任。年轻一代应及早就以下四大范畴做好准备,确保晚年活得健康精彩:身体──注重疾病预防、定期检查、坚持恒常运动与均衡饮食;心理──培养正向思维、重视减压与心理健康管理;社交──与家庭、朋友及小区保持紧密联系,减少孤独感;经济──及早进行理财规划,精明消费,知足常乐。长寿的真正价值,不止于单纯地延长寿命,更在于全面提升生活质素。我们应重新定义成功老龄化,确保未来不仅活得更长久,亦活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