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您的心近日获得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捐助177万,购置设备及装修心脏病友互助及资源中心,并举行「We Care 关心‧护心」开幕典礼,荣邀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陈肇始教授及香港赛马会代表陈载英女士作主礼嘉宾,关心您的心主席梅卓能先生指现时中心获得更多资源和空间筹办多元化活动及病友聚会,首个项目将与香港中文大学合作进行为期3年的新研究,希望缩短患者真正病发时的求助时间。
香港每年约4,000人死于冠心病,主要病例是急性心肌梗塞,美国心脏协会提倡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病发时应于5分钟内求助入院,但研究显示,香港患者病发时平均拖延3小时才求诊。
国际研究指出,患者延迟求诊主要原因是对症状认知不足,有六成延迟求诊的患者认为症状不严重,有四成会忽视症状,三成选择等待直到症状不能忍受,有两成甚至不相信自己心脏病发。
女性常经历非典型症状
本港研究亦发现,超过两成患者病发时没有明显胸痛,当中曾患心肌梗塞、年长人士、糖尿病患者及女性较常经历非典型的症状,因此病发时他们难以联想是心脏病发。除了认知不足,患者亦有可能受其他因素影响而延迟求诊,例如担心急症室候诊时间长、未处理好手上事务、症状出现在夜晚或工作期间等。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那打素护理学院助理教授李惠慈博士指:「研究亦发现有一半患者会选择自行到医院,但患者病发时很可能出现心律不齐,需要施行急救,建议一旦出现疑似症状,应利用救护车服务即时入院。」
影片助患者心理彩排
梅主席表示:「关心您的心致力推广预防心血管疾病信息,以及提供全面心脏健康及复康服务予病友及大众。本会有一半病友是冠心病患者,今次希望透过与中大合作,协助提升患者病发时立即求诊的意识,以减低急性心肌梗塞带来的伤害。」
研究将为期3年,关心您的心将协助招募患者及提供地方进行研究,研究采用影片互动模式,让患者模拟病发时状况,同时教导心肌梗塞的知识,配合小组分享,让他们明白病发的症状及其急切性,缩短真正病发时的求助时间,以减少死亡风险。
不了解心脏病症状 病友气喘不求诊
患者锐强11年前行楼梯感到心胸痛,由于当时不清楚心脏病症状,而且休息后疼痛便消失,所以没有求诊。
至第三次发生时,他才前往私家诊所求诊,心电图检查显示有异样,医生便转介他到心脏科,经详细检查后证实他患有心肌梗塞,需要进行「通波仔」手术。3年后,他上班时突然右手麻痹,幸好他这次没有轻视,立即报警,在救护车上他已感到胸口剧痛,入院后医生立即为他做第二次的「通波仔」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