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社会上对公营医院医护人手不足的讨论闹得热腾腾,但香港在人口老化的大趋势中,长期护理服务的人手压力也不容忽视。其中,安老服务业的人手短缺十分严重,为纾缓人手短缺问题,政府曾于2018年拨款提高津贴职位中指定工种的薪酬,令部分工作于资助安老服务宿位的员工受惠,其中包括护理员。另一边厢,私营安老院舍提供4万多个非资助安老服务宿位,它们的护理员大多不会跟随政府的工资要求,它们在安老服务占有较大的市场,他们的服务质素又较被关注,可社会又有关注他们的工作环境吗?
有统计显示,现时护理员平均的年龄约为55岁,安老服务协会曾访问119间参与「改善买位计划」院舍的员工,当中有护理员已达退休年龄,年龄最大的护理员竟为73岁。根据《安老院规例》,院舍于日间最少只须聘请一位护理员照顾20至40名长者;晚间时段中,每60名长者更只须聘请最少一位护理员作起居照顾。在「居家安老」政策的大前提下,护理安老院主要负责照料健康欠佳、身体残疾、认知能力欠佳及中度缺损的长者。护理员负责日常起居照顾,当中很多都是体力活动,帮忙洗澡、帮助理遗、喂餐、上下床、上下轮椅等,还未计算处理长者的情绪。研究发现从事安老服务业的护理员工作量大,工作地位低,工作时间长且不规律,容易导致压力过大,职场疲劳而影响健康,工作动机因此减少,最后会影响服务质素,再者会离开安老服务业,造成人手不足、服务质素欠佳的恶性循环。
要改善工作环境、服务质素,挽留人才并吸引年轻人加入,政策上除了要提高薪酬,还必须改革安老服务业护理员的形象。长远应创立注册及评核制度,增加清晰的晋升阶梯,并增加资助安老服务宿位。